第(3/3)页 第一种类型是,通过分蛋糕来吃蛋糕。 秦岳和詹姆斯,以及后世的威斯布鲁克和哈登都属于这种类型。 唯一不同的是,在既分又吃的同时,秦岳和哈登还拥有做大蛋糕的能力。 而第二种类型则是,通过为球队合理分配蛋糕,来确保球队的战术能够正常运转。 伊戈达拉正是属于此种类型。 因此,自伊戈达拉入队以来,德安东尼毫不犹豫地便把这位明星前锋塑造为了尼克斯首发阵容阶段的第一组织核心。 由于不管尼克斯拥有多少超级球星,球场上的篮球永远只有一个。 所以伊戈达拉的存在,不仅完美解决了尼克斯的场上球权分配问题,并且,德安东尼还等于有了一条能够拴住威斯布鲁克的绳索。 这让尼克斯在赛季后半段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并让他们在真正意义上蜕变为了一支能向勇士发起挑战的球队。 当然,尼克斯当前的化学反应,同样是建立在詹姆斯为了团队愿意牺牲个人数据的前提之下。 左翼高位。 在伊戈达拉的合理分配下,杜兰特对换防到他面前的老贝尔形成了降维打击。 面对杜兰特的纽约大拔,贝尔唯一能做的便是向上天祈祷。 相较于后世. 这一阶段愿意靠执行战术来获取出手机会的杜兰特,只看对球队进攻的影响力,明显强于未来那个愈发迷信单打能够解决一切问题的拆队狂魔。 诚然,以杜兰特具备的能力而言,执行战术与否他都随心所欲地完成出手。 但后世. 当杜兰特执着地认为单打能够解决一切问题,他将会发现,即便在他能够依旧高效为球队砍下二、三十分的那些夜晚,他所在的球队也很难赢球。 为什么? 因为篮球场上,再强的球星也不可能单打一整晚。 一旦杜兰特受自身体能限制无法在球场上持续完成单打作业,那他便会因此彻底沦为一名看客。 而这,也是秦岳哪怕已经具备了毁天灭地的能力,仍会在每个夜晚积极拥抱队友的主要原因。 回过来,勇士的进攻回合。 秦岳先是在高位给纳什做墙。 接着,在迅速外弹之后,秦岳随即便在球场右侧给华莱士完成了掩护。 这轮总决赛,华莱士是幸运的。 因为在伊戈达拉负责对位秦岳的情况下,与华莱士对位的球员赫然是向来不擅长防守无球进攻的詹姆斯. 举凡华莱士的赛后技术统计面板不好看,那都只能说明秦岳和纳什是徒有虚名的组织大师。 尼克斯篮下,华莱士空切接纳什传球上篮命中。 ESPN,注意到开场接连两个回合都是由勇士其他球员完成得分的A-史密斯说道:“杰夫,看来迈克并没有听取你的赛前建议。” 闻言,范甘迪皱眉道:“我想局面可能正好相反。” 德安东尼真的没有听取范甘迪的建议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因为在范甘迪于赛前发表了他的观点之后,德安东尼立马便把范甘迪给他提的建议奉为了《圣经》。 只是 由于秦岳在无球进攻中也具备历史级别的无球能力 现在的他,你怎么才能做到切断他与队友之间的联系呢? 而说出来詹姆斯可能不信。 一直以来,这位天选之子始终嫌弃的那些脏活和累活,以及在防守中的全情投入,正是秦岳能一步步走到今时今日的基本盘。 场上,在伊戈达拉的疏导下,获得在左翼高位直冲纳什防线的威斯布鲁克,在一股脑钻入勇士腹地后,几乎在顷刻间便掉入了勇士为他精心设计的陷阱之中。 虽然,靠着无与伦比的持球加速能力,威斯布鲁克仍冲出了一次绝佳的攻框机会。 但整个职业生涯,威斯布鲁克都存在的那个致命弱点,却是让他在下个瞬间化身为了勇士队的卧底。 勇士禁区,看着上空篮不中的威斯布鲁克,布朗在惊讶之余快速为球队摘下了篮板,并把篮球交给了秦岳。 紧接着,秦岳迅速把球传递至了前场,偷下快攻的华莱士反击铁血两分命中。 “上空篮也能丢?”布朗不敢相信他刚才亲眼目睹的那一幕,“我都准备去发底线球了。” 没错,在威斯布鲁克的职业生涯中,只要比赛强度上来,那即便是对于职业球员十拿九稳的上篮,他也能频繁打铁。 还是那句话,技术统计可能无法反应一名球员的赛场真实贡献和对球队造成的伤害。 但技术统计却能在开庭的时候证明,威斯布鲁克在那些大场面里到底有多少犯罪场景。 尤其是大威少在常规赛和季后赛差距明显的篮下终结率。 轮到尼克斯进攻。 从中路空切的詹姆斯就给威斯布鲁克做了一次完美示范。 场上,哪怕接球即合球的詹姆斯,其轴心脚在起步的那一刹明显多迈了一步,但在布朗施加的强干扰下,詹姆斯还是以他那历史级别的篮下终结能力把球放入了篮圈。 这是一记撇开走步违例不谈,绝对称得上是教科书的篮下终结。 是的,就算在新规则下,詹姆斯的这次空切上篮也是违例。 可既然裁判没有为之响哨,那勇士亦只能默认这是一记好球。 而仅仅通过开场后的这数个回合 秦岳便看出来了。 这支由一群超级英雄组成的尼克斯. 确实个个身怀绝技。 …… PS:短小的二合一章节带到! ①:关于小牛和热火主场的名字,阿悄已经科普过很多次了,小牛的主场是American-Airlines-Center(美航中心),热火的主场是American-Airlines-Arena(美航球馆),由于两家球队的主场都是由American-Airlines(美国航空)冠名,因此这两座球馆的名字,你完全可以理解为水短俏和短小俏。 第(3/3)页